空中纏鬥最基本之事項

文: (Nomad) Joe Chang


認識機炮 Part 1

 

談到機炮

第一點要說到的∼ 就是固定式機炮, 還有可動式機炮這兩者的差異。

算是最入門的簡介吧∼∼

 

固定式機炮, 也就是固定在機鼻, 機身, 或是機翼向前方瞄準的機炮。

也是一般戰鬥機所普遍採用的方式

這種機炮, 完全由駕駛員控制。 射擊時, 駕駛員必須調整飛機的朝向才能正確的射擊

雖然準確的射擊與瞄準定位需要巧妙地纏鬥技巧, 可是卻只需要一人, 就可以同時操作飛機並攻擊

 

固定式機炮最早的起源是在1915年由一名法國的 Ace -- Roland Garros 所發明的。

雖然一次大戰在1914年就已經開始了

可是在一開始, 飛機主要的作用只是用來當作偵察的用具

兩軍只是單純的用飛機高度的優勢, 來查看對方布陣或是進軍的狀態

空中探測與紀錄敵人動向

在最早, 雙方的偵察機在天空會見時, 甚至還會互相搖手問候的.....

可是慢慢的戰爭越來越慘烈, 尤其當戰爭轉變為壕溝戰時

避免被對方探測到自己陣地的也就越來越重要了...

於是, 偵察機的駕駛員, 也開始會在機上帶小型手槍, 甚至是磚頭鐵鎚等等的物件

在會見敵方偵察機時, 用手槍互射; 而飛過敵方壕溝時, 就丟下磚頭鐵鎚來傷幾個人.....

這就是當時攻擊的武器 

 

可是這種攻擊法, 傷害力小, 攻擊範圍也低

所以 Garros 的構想就是, 要是能在他的飛機的前方裝置重火力的機槍的話∼

那他只要把機頭對準目標, 他就可以造成更直接, 且更有力的傷害了∼

 

可是最直接的問題就是

飛機螺旋槳在機鼻的位置, 機槍要如何放置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

放在螺旋槳前方或是其他的地方? 在當時那當然是做不到的∼ 

放在螺旋槳後方? 螺旋槳又會擋住子彈的路徑...

要是螺旋槳被打斷了∼那別說攻擊別人了, 自己可會先墜毀的∼∼

 

不過在他與他的技術人員實驗的結果, 發現其實子彈並沒有那麼容易會打中螺旋槳的。

大部分的子彈都會穿過螺旋槳, 而真正會擊中螺旋槳的子彈只有約1/10左右

所以只要能避免這1/10的機率, 其實這構想並非是不能實現的∼∼!!

可是問題是, 他與他的技術人員都無法直接的解決這問題

他們間接的解決方式, 是用他們稱之為"Deflector System"的系統

他們把每一個螺旋槳的葉片後面, 都裝上有角度的鋼片做防護

若是子彈擊中鋼片的話, 會被螺旋槳產生的力矩彈到旁邊去, 而不會打斷螺旋槳, 更不會反彈到駕駛員身上

(註, 因為當時用的都只是軟頭鉛彈, 打打人, 打打木頭製的飛機都還沒問題。 打鋼片的話, 就沒那麼有用了

這也是為何坦克的發明是一次大戰決定勝負的關鍵武器)

這也是固定式機炮的最出的雛形

Roland Garros 與他的坐機

 

而更進一步的改良則是之後的事

 

當 Garros 發現自己的設計的確有用後, 就嚐試著單機出航攻擊德國的偵察機

因為機槍射程遠, 偵察機駕駛員都只有小型的手槍

加上前方機槍也容易射擊∼ Garros 的確成功的擊落好幾架德國的偵察機。

不過在他1915年四月某次出航時, 他的飛機受到地面炮火的攻擊而迫降在德國佔領區中

不但他被活捉了, 連他引以為傲的設計也落入了德國人的手中

 

德國人馬上把這設計送給荷蘭籍著名的飛機工程師 -- Tony Fokker。 

Fokker 在研究幾天後, 不但學得了 Garros 的構想, 還做了更進一步的改進。

Fokker 不像 Garros 賭機率以及只消極的防護螺旋槳, 他將引擎還有機槍做一個傳動裝置加以連結

這種傳動裝置, 被他稱之為 ''Interrupter Gear" (中斷齒輪系統)

這裝置的原理就是: 當螺旋槳轉到機槍射擊位置時, 這裝置就會暫時鎖住機槍, 讓這瞬間機槍不能射擊。

因為這瞬間是非常短暫的, 所以並不會有很明顯的感覺∼但卻可以確保螺旋槳不會意外的被子彈擊中。

在 Fokker 上的德軍駕駛員

這樣的設計, 一方面保留了 Garros 設計的方面性, 另一方面更確保了對自機的安全性

所以之後這種中斷系統被廣泛的開始運用∼∼也正式的把飛機直接的變為了戰鬥用的工具...

這設計不但影響當時, 更對後來的戰爭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

(註, 如二次大戰中太平洋戰場, 就幾乎是飛機為主的戰場。 哪一方佔到空中的優勢, 就能佔到海及陸地的優勢)

 

 

可動式機炮則是一般防禦為主的機炮, 大都配置在飛機的後方, 左右側, 或是上下方

需要特別的炮手加以操作的

大型的轟炸機或是運輸機, 因為移動緩慢無法纏鬥

沒有周圍配置機炮的話, 碰上攔截的戰鬥機群時, 幾乎無法逃脫...

早期的兩人座攻擊機

後座負責射擊 (機槍在他上方)

 

這種類型的機炮, 在最早一次大戰初期就有被各國採用了

(尤其在 Roland 前置機炮發明之前∼∼)

 

而二次大戰時, 大型的轟炸機, 更常常在機身周圍配備多達 10 組以上的機炮

RAF Avro Lancaster Bombers

上方炮座圖

當大量轟炸機一起出動時, 彼此相互防護的火網, 往往是很駭人的∼∼

也因此盟軍在歐戰初期轟炸德國時

還很自滿的認為, 這樣的火網防護, 根本連護衛的戰鬥機都可免除了的∼∼!

(可是事後證明這假設是錯誤的, 戰鬥機的護衛還是很重要的)

 

 

可動式機炮跟固定式機炮最大的差異, 也就如字面上說的

在於一個可動一個不可動

固定式機炮需要駕駛員, 操作飛機直到機炮口對正敵人, 才能有攻擊的機會

要是敵機技巧高超, 加上飛機性能優越的話

往往耗費很大的心力還完全沒有開火的機會...

反過來說, 可動式機炮需要特別的炮手來操作這些機炮

需要超過一人以上的成員來達成攻擊的目的....

但因為機炮可以移動射擊位置, 攻擊的自主性比固定前方的機炮要高一點

但相對的, 炮手與駕駛員就需要有不錯的默契與溝通

這樣才不會有快能射擊到飛機又突然轉掉的遺憾......

 

這裡當然不是說哪種比較好

畢竟兩種都是因為不同的作戰目的而設計的

這裡的文章, 只是簡單的把這兩種拿出來做個說明與比較

讓對機炮不熟的朋友能先得到一個入門的概念

下一篇, 將會比較偏重在其他機炮的特性對空戰中的影響.....


完成日期2000-01-05, 最後修改日期 2000-01-05, 版權所有者 Nomad (c) 

圖片取自於 Chronicle of aviation

進入下一章